背景图

那些经常加班到深夜的人,我劝你“远离”......

来源:新航娱乐 作者:新航娱乐 日期:2023-06-03 20:43

2018年,创造101格外火爆,甚至曾一度被人解释为:“创造业绩,早上十点来,凌晨一点走的缩写”。“加班”一词正在慢慢延伸为一种企业文化,也成为公司评价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指标,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
那些经常加班到深夜的人,我劝你“远离”......

前段时间,我的朋友圈出现了一个爆炸新闻,我们公开评选出来的“劳模”小李被老板辞退了,翻看他的朋友圈,发现他的朋友圈里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:加班,时间停留在21:00-05:00。

朋友圈内容大概是这样的:

l深夜11点发一条:“全公司只剩下我一个人了,今天又是我关灯的节奏”

l凌晨三点钟发一条:“你见过凌晨三点的深圳吗,见过啊,那时我才刚下班”

l凌晨四点钟发一条:“邮件发送完毕,准备睡觉”

l周日下午三点发一条:“看娱乐综艺?不存在的,开黑吃鸡?不存在的,我爱工作,工作使我快乐”

......

我和他的直属上司交情不错,在聊天过程中,我又想起了Ta,说着典型的劳模啊,怎么突然辞退了?

他笑着说:“如果,一个员工上班微信聊天不断(和老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),一个市场营销方案三小时过去了才写完开头,让他贴100张发票,一半都是错的......那我不得不怀疑:加班是不是由于他的能力不足和效率低下问题。”

听他一席话,我无意间想起之前办公室隔壁有一家创业公司,在那个公司,年轻人占绝大多数,每次从他们门口走过,斗志昂扬地宣读声能响彻一整个楼层,着实给人一种朝气蓬勃、积极向上的感觉。

可就是这个看起来“朝气蓬勃、积极向上”的公司,在经营三个月后,最后因经营不善而倒闭。

其实,隔壁公司倒闭,在我意料之内。事实上,有好几次,我路过他们公司,我会时而不时的看到他们不少人在楼下吸烟、闲聊,有的甚至在休息区小憩.....而一到晚上,则是另一番风景-办公室灯火通明。然而此时的加班,对公司而言,则没有太多实用性意义。

晚上下班,翻看公司“劳模”小李的朋友圈,发现她在晒加班之前的几条朋友圈,基本上都是在卖货、有的则是轻松的下午茶、或是一些和工作无关的话语等。

据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》报告披露,截至2017年底,中国网民规模达7.72亿人。

随着微信的普及,微信朋友圈成为用户生活场景再现的工具。如果说,经常在朋友圈晒加班的员工都是有问题,这种说辞不免有点绝对,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:一个人在朋友圈里炫晒的内容,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表达了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。

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里教授托马斯博士曾经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。

他邀请29个大学生猜一下某个橄榄球比赛的结果。球赛结束之后,教授让大家伙过来解释一下自己的猜测。

有意思的是,那些猜对结果的学生,一般都是在10秒之内说出答案,而那些猜错答案的学生,平均用时差不多是两倍。这个结果说明:那些猜错答案的学生用了更多的时间为自己辩解,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-“心理防御机制”——合理化。

人有时候,总是会想方设法,用最合理的解释去掩饰失误,包括秀朋友圈。

在朋友圈晒加班的员工,有时也只是借朋友圈,在向老板潜移默化的传递一个讯息:老板你看,我真的好勤奋!殊不知,在成年人的世界中,勤奋已经成为不值得炫耀的东西,在职场,比起功劳本,成绩单似乎更引人注目。

记得曾看过的一篇文章-《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》里面写道:没有计划的学习像是在作秀,那些没有走心的努力,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。

有效的努力是竭尽全力做出结果,没有成效的努力,则更像是一种自我感动的瞎用力。

做人和做公司一样,经营一家公司,首先要做好品牌战略,通过市场洞察,明确客户的真正需求,而不是漫无目的奋力往前冲。

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员工?

很多出入职场的实习生都会处于一个困惑期,我勤奋刻苦、努力上进,每天都是第一个来,最后一个走,怎么在老板那里我还不是个好员工?

试想一下:如果老板让你贴100张发票,50张都是错的;让你做个营销方案,三个小时过去了,你才开一个头;让你整理数据,基本的函数公式都用错......比起不努力的人,努力地把事给办砸的人最可怕。那,好员工的标准是什么?

好员工的标准不是加班,而是靠谱。

何谓靠谱?我认为网上有一个最准确的解释是: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。

简单的说,就是把事情交给你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,他不会担心你把事情搞砸,也不会担心你坐在那里表面在敲键盘,私下却在和朋友闲聊。

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,只有耕耘得越多,收获得才越多。

你以为你昂首阔步,不停的往前跑,营造出一种拼搏努力的状态。殊不知,没有意义的付出,在旁人的眼里,也不过是徒劳一场。而相比之下,那些默默地就把事情给做了的人,才是真正的“表演家”,因为最有力的告白不是加班,而业绩和成果才是对自己最好的“正名”。